新奇军 回复帖子

搜索|注册|登录

» 新奇军 » 车友之家  
前一页  1   2  后一页
本帖设为精华;啸风之龙@2018-01-15 13:37
作者 中国的工艺美术,从仰韶说开去(四) [精华]
海鸥


发帖: 9266
来自: 南京
状态: 离线
精品: 128
于 2018-01-15 05:56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三没了,顺带补下~

三,秦汉至隋唐

历史长河一去不返,转眼嬴政统一了天下,称帝不过瘾,更不愿像周一样自谦为王,反而把三皇五帝合二为一弄出个皇帝,取天地而代之,果然,短短十几年,天地废了它,楚汉又相争,遂汉立。

说的容易,几句话,寥寥数语,实际不容易,风云变幻,腥风血雨。恒古的话题,天下,究竟是谁人之天下?也罢,这些不是这篇文字要讨论的了。

秦汉时期,中国的工艺发展,也有些了变化,比如,青铜的地位下降了,逐渐成了配角,甚至成了摆设点缀。原因很简单,价格太贵,资源消耗太多,投资方通常都要考虑考虑,想想还不如捧新人,比如铁器。铁器的矿产资源更丰富一些,兵器上也比铜器更坚更利,铸造也更简单更廉价,重量也轻些,日常工具用具都用得上,实在是国民新宠。当然,彼时其它几位也没闲着,比如丝绸瓷器木器漆器等,还是手拉手彼此相伴着一起前进。

其实青铜虽然逐渐被铁器替代,但有些时候,比如礼器类,工艺奢侈品类,还是占主导地位的,特别对于秦这种土豪暴发户来说更是如此,天下资源在我手,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管你后世管你民生,于是除了挖出来的著名的兵马俑之外,还有未挖出来的12铜人。相传12铜人每个重有30吨,高达数米,要真出土的话也算是一大国宝了。

秦汉的青铜器,基本以写实为主,著名的还有秦皇陵的铜马车像,可惜只挖到两套,另外还有著名的兴平犀尊,这还是一个酒具,镶金错银制作,这些工艺品的精细程度已足够让今人都叹为观止了。

说起镶金错银,除了青铜等之外,更多的也用在了漆器等工艺上。金箔贴片早在商代就用了,到了汉唐,人们琢磨着把它和髹漆结合了起来,器物贴上金银花纹薄片,整体髹漆,干后慢慢研磨,得到如原生态工艺花纹般的饰品,这个过程叫金银平脱。这种手工技法现在不知有无失传,当然,现代的鎏金工艺也早今非昔比了。

其它的青铜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存在,还流传甚广的,就是铜灯铜炉铜镜了。铜灯造型各异,人形树形鸟兽形俱全,功能也扩展,釭灯储水能消融部分烟气,很环保。铜炉,著名的博山炉,这类芽孢样的熏炉甚至与升仙有关。铜镜则更有名,汉唐是铜镜的两大高峰期,不过在纹饰上还是有些区别,汉代以神话为主,唐代更百姓化一些,花草为主,还有一些才子佳人,当然这些特点与其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分不开的。另外汉镜铭文多隶书,到了唐代变成了楷书。

不得不说下汉代最出名的四神规矩镜,这估计是中国,不,是世界最早的LV产品了。当然这是玩笑,镜子背面还有个T,也就是说,是形似TLV三个字母,外加四神组构成的花纹。TLV花纹是规矩纹,四神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管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这些图案结合起来,这镜子,就是一面小天地。

汉代仙灵学说盛行,除四神外,还有第五灵兽--麒麟,这样五色五行五兽,互相都能对应起来。一般来说麒麟是独角兽,天鹿双角,辟邪无角。辟邪是南京标志之一,南京的南北两个火车站,以及高速路口,都有它在镇守。

好了,下面说点复杂的,汉服。
汉服的传播太广,名气也太大,看看周围番邦,还在继承着呢,国内周围也是,当下正流行复古,夫子庙一带老街区里经常有人穿着招摇过市,这倒不是什么坏事,年轻人文化应该多姿多彩,喧嚣繁闹之余有些复古的东西可能也能带来一些清新视觉,当然各人入各眼, 也许是真有人想追回内心渐离渐远的这种纯粹,这种质朴,也许是另一批人连这种纯粹与质朴也不放过也将其商业化的一种推动,总之,它们又以各种方式,回来了。鎏金岁月,似水年华,可能连国家,都在追忆这种曾经的辉煌吧,曾经的文治武功,曾经的举世无双。

说的远了。
秦汉开始,丝绸类纺织品的地位扶摇直上,几乎成了贵族专用品,锦绣之轻奢,工艺之复杂,图案之精美,来源之不易,不说中国本土,在西方也是最贵重的奢侈品之一,丝绸之路,其实也是一条文化文明输出之路,犹如打开了一个窗口的东方宝库。可惜两千年后,太过自我沉溺,被西方以枪炮轰醒。

丝绸一般以匹为单位,汉四丈为一匹,大概是半米宽,10米长不到的一卷,这单位到现在还在用吧,记得以前百货店里就这样摞着一卷卷的卖,量好了买回来做衣服,一些县城小店里说不定还有。
至于丝绸种类,实在是繁多,什么平纹斜纹经线纬线的,讲究太多,我不懂也懒的琢磨,总之素娟纨,原本都是指丝绸的,也可能是初级未印染的丝绸吧,后期引申为纨绔子弟,足见其贵重度。锦通常是丝绸里面更贵重的,一般由数种彩丝多重编织,更加不易,从这个字构造就能看出来,金一样的帛,形声+会意。丝绸的印染也很讲究,不论是成品印染,还是原丝印染,整个印染界就是丝绸的衍生行业,伴随其一起发展,就好像茶叶城里,也总有一两家铺子,专门卖各式包装。

印染也基本分两种,植物印染和矿物印染,植物染料好理解,栀子蓝草等等都可以,矿物染料也常见,比如朱砂云母等等。染色也有区分,正色或间色,正色就是五行色,青黄红白黑,间色就是延伸色调和色,由此组成极丰富的图案。

汉唐丝绸图案之丰也是前所未有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里,除了常见的飞禽走兽,还出现了植物图案,茱萸纹,这很少见。到了后期,除了蟠螭蟠虺,旗纹菱纹以外,云气纹也出现了,通常它和几种动物一起存在,统称为云虡,云腾兽跃,似有飘飘欲仙之感,这与人们永寿飞仙之风也是分不开的。此外,祝福词句也写到丝绸彩锦上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早先的定制拜帖。

其它的纺织品也各有特色,比如新疆的白叠棉,还有南方的麻布。新疆到今天仍是中国主要棉花产地,至于麻布,南方较多,特别南北朝时期,是百姓也是南迁贵族们的主要面料。想起那部著名小书来了,麻衣神相,如今寺庙道观门前的地上也还常见吧。想起栖霞寺,很多年前游玩的时候,舍利塔旁兜生意的神汉们,竟然还有宣称是南大历史系的,真是相觑无语。

对了汉代的玉器也不得不提。从周到秦汉,玉器也一直在升华之中,当然这与时代风气是分不开的,东周礼崩乐坏,礼器衰落,玉饰增加,到了秦汉更增添了升仙的神秘效能,比如人们相信玉器可使尸骨不腐,精气不泄,于是只要人体通气的,全都塞上一枚,皇家贵族更以玉衣为殓,奢无复加。玉衣有好几种,金缕银缕铜缕都不一样,这也是身份标志之一。后期曹魏将其禁了,太奢侈了,国力也吃不消。

当然玉器除了通仙,其本身的饰品价值也是不菲的。汉玉德符趋于并重,此处的德指品质,符指颜色,儒家地位的提升也连带着玉器地位的提升。玉饰的制作也更加进化,不仅是鸟兽,人物也精进了,不仅有图案,还出现了文字。至于玉带钩玉具剑更不必说,是卿士们的必备之物。

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代,汉代引进的胡化弊端逐渐显现,直至最高峰五胡乱华。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整个北方大部狼烟,尸殍遍地,汉人夹在其中悲天怆地,还好出了个冉闵,连诛带赶杀了数十万胡人,可惜还是没有杀够,可惜只有一个武悼天王,可惜这中华大地,竟然成了胡畜牧场。

不由再次想起诸葛丞相。倘若功成,国家支离破碎何至于此。他是我终生的偶像,前些年二次入蜀,终于得觐武侯祠,虽不满于塑像陈设,却也了了平生一桩心愿,街头巷陌,挥臂之间,似与先生,时光重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岳武穆同样心系天下,也同样泣血而书。
先生大义,中华千秋。

流传至今,这些警句依旧长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看到的是什么,你想到的是什么?私欲当克,俭不为己。
很多人只看到眼前三寸,私利私欲早已化成当下的苟且,佛说,人人皆有慧根,人人皆是菩萨,是的,我们缺的,是有没有勇气,将心中那棵树,树起来。

六祖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不对,心中,还有天下。

菩提天下树,人人明镜台,滚滚红尘故,私欲变尘埃。

说起佛教,当年也是舶来品之一,自汉末魏晋南北朝以来,战乱遍地,佛教也随之盛起,讲因果,盼轮回,结善众,它从底层就扎下了根,这其中传播的过程,与当年基督教的兴起不无相似,甚至南北对峙期间,也成为了汉化的一个共同点而开始盘根错节,越盘越大,直至隋唐江山再次一统。当然,佛教本土化以后,几乎成了我们自己的宗教了,这个教,与其它宗教的教,有些许的不同。“人人皆有佛性,人人修行皆可以成佛。佛对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就称为佛教。”------这原是栖霞寺里的开示语,现在不知还在不在了。孟子云,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佛陀曰,见心明性,增益其所不能,当然后句是我胡诌的,算异曲同工吧。

又怎的想起释永信来了,这厮逃过一劫,逃得过世间的劫,逃不出自己的劫。熙熙攘攘,皆是劫数。好比这个卍字,印符于胸,向左呢,是佛印,向右呢,是凶印,各种轮回,值得咀嚼。

漫观整个隋唐期间,是中华大地与异族之间融合,交汇,发展的大时代,这个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不仅体现在高层之间,也体现在工艺美术作坊里,中华古曲与各式胡风开始了各种串烧,比如各式印染刺绣,题材之宽技法之广,从莫高窟的壁画中就能看出隋唐之盛。这些刺绣不仅有各式佛像,甚至还有佛经。另外蜡染也出现了,对于着色,更加精细。这些趋同还体现在瓷器上,比如各式瓶壶,几带西域色彩,比如唐青花,所用钴料也有波斯,唐三彩里除了马还有骆驼,等等。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调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绚丽堂皇的工艺品,不过主要还是黄白绿三色为主,开始也不是给活人用的,是冥器,当年也是摸金校尉们的目标之一。

说到瓷器,隋唐至五代,基本按可按类区分了,即南青北白,南方以青瓷为主,江浙一带的瓷窑中以越窑出名,烧制的瓷器釉色青黄温润,宛如玉器,俗称秘色瓷。北方以白瓷为主,河北内丘一带的邢窑较出名,通体洁白,部分印花,当然这颜色与质地,与当地的原料及审美都是分不开的,白瓷的含铁量极低,造型也相对简单,这些特色可能与游牧族从汉代就开始的融合归化有关,可能从原始萨满逐渐归于佛教,工艺审美也趋于汉化;而南方青瓷更灵动一些,以动物为主,造型各异,容器,灯具,杯碟,甚至原始尿壶都有。尿壶叫虎子,哪位郊游踏青,往老乡床底下看看,扒拉扒拉,说不定有个大收货。

好了,其它没什么说的了,还有些杂项物品,比如木器家具,可以留到下篇明代再说,汉唐时期么,胡风吹,胡床现,出了个折叠的胡床,当时还满流行的,战争时期也可以理解,到了后来逐渐淘汰,因为时局稳定了,不需要整日颠沛流离,本土的高脚家具又开始重新流行起来,还是这个好,固本定元,不用折腰。




军号 22950
海鸥


发帖: 9266
来自: 南京
状态: 离线
精品: 128
于 2018-01-15 05:58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四,宋元明清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起起落落,转眼五代十国,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晃又统一了天下,不过这位将军吃够了将军的苦,怕重蹈覆辙将全国武力加以约束,大宋文治傲视天下,不料最后还是死于武功。抑于武又丧于武,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但,这是武力之祸么?还是人治之祸?
时也运也命也,怪谁呢。玩弄于江山社稷者,必被江山社稷所弃。
只是,这代价,也太大了些。

想起徽宗北狩,想起富平之战,想起中兴几将,想起岳鹏举,想起钓鱼城,想起崖山,唉,冷风残月,不堪回首。

还是回来扯点其它的吧。
有宋一带,奢华繁盛,常引异邦口水直滴,偷偷学习,不仅建制体系在学,文化艺术也在学,有时学的稀奇古怪,有时学的张口结舌。比如契丹连朝服都在仿汉人的,虽然他们也有不少汉臣,但把自己民族风都扔了也确实奇葩一些。后面制瓷也是,弄出一堆皮囊壶,也不知怎么琢磨出来的。算了,好些在其它篇幅里已经写过了,辽夏蒙金,这些2B邻居们的事情,这里不再多说。

宋瓷,在中国瓷器史上,是一个伟大巅峰,当然这个跟文治风格也有关,精神生活实在太丰富。政治经济也是傲首翘楚,世界GDP的珠穆朗玛。这倒不是吹牛,哪怕南宋后期,凄婉之余奢糜之风也未减多少。

宋瓷在彼时,已经到盘根错节发展的森林阶段了,几大窑几大地段之间互成体系,官窑民窑也凑合在一起,官民混杂,质量几乎一样好,不是专家都难以分清。当然,一般品相也不是没有,不过那属于民窑的80%部分,剩下的那20%的优秀品,是要上交的。

下面就说说著名的五大窑,官哥汝钧定。
官窑,顾名思义,官建的,北宋在汴梁,也就是开封一带,南宋移到临安,就是杭州,主要烧制青瓷,黑胎青釉的日用品,以及一些仿古的礼器等。不过这个准确的窑址地段,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哥窑,窑址依然有待确认,目前还不明。哥窑的特征主要是开片,也就是釉面好像有大大小小的裂纹,这些裂纹还都不一样,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弧形的叫蟹爪纹,纹路大小一样碎的叫百圾碎,等等等,种类非常多。这些裂纹的主要原因是胎体和釉料之间原料成分不同,受热后收缩也不同,烧制后就形成了这样有趣的花纹。不过我自己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花纹。

汝窑,在河南宝丰一带,是徽宗时期的官窑,跟徽宗一样短命,以青釉为主,也有开片,主要特点就是两个字,温润。另外烧制采用的支钉烧法,烧好后瓷器底部会留下芝麻大小的痕迹。

钧窑,在河南禹县一带,部分也是官窑,主要烧制青瓷黑瓷,不过其特点比较复杂些,先素后釉二次烧制,施釉也比较厚,在烧制中釉料会自然流淌填补裂纹,这样成品后会形成流动而渐变的纹路,很有意思,这叫窑变。

定窑,在河北曲阳一带,主要特点是白釉,还有覆烧法,就是把口倒扣过来烧,当时烧制瓷器费时费力费柴,柴还不是一般的柴,得特殊的松枝,这样总结下来就是费钱,这种烧法能有效利用窑内空间,产量大,成本低,缺点么就是口圈处缺釉,也好补,包镶一下就行了。

其它一些民窑,口碑也不差,比如磁州窑,在河北邯郸一带,主要是黑白釉,图案花鸟居多,还有些民间小景;还有耀州窑,在陕西铜川一代,主要是青瓷;建窑,在福建建阳一带,主要是黑瓷,特色是黑釉茶具,文人墨客很喜爱。另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更有特点了,竟然玩出了花色,用剪纸啊树叶啊等等贴花了。

这其中更重要的,恐怕要属江西景德镇了,到元代,逐渐成了瓷都,其青白瓷很有名,釉色青中泛白,俗称影青,到了元代,改成了浮梁瓷局,成了蒙古人的官窑了。

这个蒙古人,工艺来源是最为复杂,按理说呢,辽夏金蒙,基本都是抄袭汉人的,手工艺品也一样,或者直接抓汉工汉匠来用,但是这个蒙古呢,更复杂一些。

因为它的来源最广最杂,吃太多了,消化不了。铁木真东征西突,子孙南征北战,蒙古马在亚欧大陆噼啪作响没有停歇,这些带来了疆域的无比扩大,也带来了文化艺术的无比复杂。当然,蒙古人粗鄙,不用琢磨这些,压着下面人去搞就行了,但下面也不纯啊,也是杂七八拉混着一片,人杂物杂文化杂,蒙古回鹘汉藏,穆斯林佛陀基督等等乱七八糟全搅合在一起,交流碰撞,也在内部东征西突着。底层工匠自别说了,也是一样,好在汉人最多技业最专,这些作用在一起的结果,就是用汉人的技法,表达出一些蒙古元素的产物。不过蒙古元素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可能颜色算一种吧,白蓝二色,和草原传统有关。

想起蒙元四类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看来最后纳入版图的南宋汉人,地位是最低啊。所以以后干什么,都得靠自己,靠外力,靠不住的。民族自强,自立是根本。

当然蒙元虽然短寿,工艺美术上也不是一点痕迹没留下,比如著名的元青花。
元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瓷器,是以氧化钴当色剂在胎体上画画,然后涂釉,烧成后瓷器呈白底蓝花纹,或蓝底白花纹的效果。青花瓷前面已经说过,唐代就有了,不过在游牧民族的推动下,这种白蓝二色瓷器迅速风靡推广到了一个成熟时期。不过它的款式就比较奇怪了,各种器具都有,还有大盘子,可能手抓食物方便吧,想起了新疆大盘鸡,也是手抓方便。其它还有扁壶,这个是为迁徙便于携带而制的,也比较特别。图案一般以池塘小景为主,另外也有些花纹,有着明显的伊斯兰风格。

除了青花,还有釉里红也类似,这是以氧化铜为颜料画画,烧成后呈红色花纹。

其它的特色么,纺织品还有一些,和气候有关,北方毛毡为主,南方棉纺为主,至于丝绸么,被人抢走了。对了,说到棉布,好像不能不提黄道婆,这位在棉纺界的名气还比较大。

蒙元一朝,乏善可陈,内部烽火不断,到最后朝廷早已控制不住,汉人们开始争权夺地,直到大明的到来。对了蒙古人好像不喜欢7,和我们不一样,9到是一样的,这些在各种复杂的工艺图案制作中,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明代建立之初,老朱即下令剔胡归汉,什么胡服胡俗,胡姓胡语全都废掉,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举国又回到了中华本宗。然而好景不长,好不了多久又开始腐化堕落起来。这句可能都要成习惯语了,古人云殷鉴不远殷鉴不远,没几个听的。

明代军事实力还是可以的,唐宋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在世界首屈一指,明代更是组建了世界第一海军,地球逛了大半圈,可惜光想着宣传价值观了,没想着去圈点地殖点民,今天看实在有点浪费军力。希望这也是殷鉴之一。

不过这出去晃了几圈,经济文化倒是输出满快的,工艺美术也传遍了东南亚,顺带刺激着欧洲,这倒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被贼惦记上了。

有关欧洲的内容另几篇已经有了,不再重复了。

朱棣篡位以后,把帝都改在了北京,南京只虚设成了陪都,迁都时,除了人文,也带走了很多工匠,这样多年以后,他们逐渐把北京周边的工艺美术也都带了起来。至于江南,除了供应北京以外,民间自有工坊也发展的如火如荼。

明代丝绸业十分昌盛,基本在江南大部生产,这个也算是南北分工,工类纺类略有不同。明代图案有些奇巧之处,比如出现了五毒纹,很有意思,端午节用的,穿着一些蛇蝎服装辟邪。另外,就是出现了最早的官衔徽标,叫补子,就是把官员的品级,用各式飞禽走兽表示出来,像补丁样的加在前胸后背。这种表示方法唐代已有了,但是这种补丁状的徽标形式,还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和今天的礼服军衔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官一般用仙鹤孔雀等,逐级往下,武官狮虎豹等,逐级往下。大家见面,谁谁谁怎么个情况,一目了然。

瓷器上也捣鼓出了新花样,出现了五彩,或者说斗彩。这东西也不知哪个无聊琢磨出来的,就是先画,画完了上釉,烧,烧好了拿出来再画,画的五彩缤纷再扔进去烧一会儿,这样拿出来一看,不仅有釉下彩,还有釉上彩,两种花纹混合起来争奇斗艳,好不热闹。当然我说的随意,真正制作起来还是很严格很讲究的。

另一项有名的,就是紫砂壶了,原料来自宜兴的紫砂矿,含铁高,一般不上釉,烧好后泡茶喝,是一种陶器。我也满喜欢紫砂泡茶的,尤其红茶乌龙茶,比瓷器或玻璃好,透气性好些,更古朴一些,另外还不用洗。

好像宣德炉还没说。宣德炉太有名,各类电视鉴宝节目中都常见,简单说,它就是明宣德年间宣宗认为原先的瓶瓶罐罐都太旧了,要弄批新的出来,于是官方捣鼓造出了一大批铜器,礼器饰品用具等等什么都有,以香炉为主,各种鼎炉鬲就近2万件。它的特点是材料纯,要炼好几遍,颜色多,因为加了各种色料,嵌金银,装饰细化了。

明代最著名的应该算家具,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和那位著名的木工皇帝有关。
其实也怨不得朱由校,明代中期园林风盛,而且都喜欢自己琢磨自己设计,不管懂不懂的都来附庸风雅。园林造好了,家具自然也要讲究,精巧简雅,除了木料选材,款式风格也是要符合这园子特点的,在这个大环境下,熹宗与时俱进,有些自己兴趣爱好也很正常,何况他手艺还是很不错的,这手工创作,也上瘾啊,可惜耗时耗力,让宦官托管了江山。

好了不聊家具,家具再多再好也没有用,纷乱四起,工艺再精美,也得让位于民生,民生才是动力,要么把你推上去,要么把你踹下来。积重难返,崇祯自杀,想必内心也是矛盾重重,不得已为之,可惜可叹。

汉人内乱,女真趁机来捡了桃子,此时的建州女真,和他们祖先早就不同了,不同之处,在于汉化已久,比如生产力从渔猎已基本转为了农耕。这些汉化现象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哪怕在高层之间,也一直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但等摘到桃子以后,其一方面又想融合从而抵消这种抵抗,一方面又不敢融合怕自己坐不长,也是矛盾啊。不管宣传的怎么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于是有了留发不留头,满汉不通婚。

这种被动的融合,实质是一种潜在的危险的体系,即保持上层的享受度,奴役下层的汉人,泾渭分明。这对于部落,尚可勉力为之,对于国家,实质是一种倒退,一种脱节,是充满局限的,是充满危险的,无异于在砂石上盖楼。康乾盛世终是昙花一现,昙花过后便是冷霜苦雨。女真上层也不是没有想到这点,毕竟坐的是汉家天下,时时刻刻危机重重,这种埋藏的危机感一直贯穿始终,不仅在对内上面,在对外上也更是为了保位置,保这种享受度,表现的卑躬屈膝,割地赔款。

好像说的远了,回来继续说完吧。
总之,到了清代后期,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市场以后,中国的工艺品西化严重,甚至瓷器上都带有了欧洲蛮族的徽章纹饰,这一般是西方定制的,属于OEM代工品,到了后期洋人估计觉得不过瘾,自己捣鼓这些也太难,不如直接来抢的划算。

也不是说清代的工艺没有成就,毕竟工艺品制作就是一种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底蕴在民间,而且几千年的基盘在那里,惯性之力也很可观。比如江南,比如纺织品类,著名的江宁织造,织机官方的不算多,两千张,但民间的就有三万余张,规模可见一斑。南京云锦富丽堂皇,到今天仍是贵重的礼品。

其它的还有四大名绣,湘苏粤蜀,也是流芳至今,大家都熟悉。

另外,清代玻璃器也发展的比较好,玻璃中国古已有之,以石英砂为主要原料炼制的工艺品,周代即有记载,可惜流传下来的较少,大多见于文献。中国古代玻璃也称琉璃,后代也叫料器,光怪陆离的陆离二字,应该说的就是琉璃,色泽缤纷,昂贵奇致,它与后世西方玻璃的发展不是一个体系,中国琉璃含铅钡,更多彩一些,西方玻璃含钠钙,更透明一些。琉璃一直是佛家七宝之一,金银玳瑁琉璃砗磲珊瑚玛瑙等。到了清代,出现了套料,玻璃互相间叠合琢彩,工艺也更进了一步。

辛亥革命炮响之后,中国的工艺美术进入了现代发展期,当然,前期受战乱影响,有些坎坷,之后的迷失,也有些无奈,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正逐渐的把它重新拾起来,审视一番,摩挲一番,计划着,绸缪着,怎样把远古与创新结合起来,怎样把昨天今天明天串接起来,串成一个个晶莹的玻璃珠,五颜六色,光彩夺目,再交到子孙手里。

如同今天这篇长文一样。其实我们都知道,讲的,并不只是工艺与美术。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国制国治,与这些工艺美术,实在是骨肉相连。
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正在创造着这个时代。
天下熙熙,繁华浮世,生活琐碎,柴米油盐,但,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不经意而来的瞬间,在你彷徨犹豫之际,提醒你,促使你,完成抉择,它仿佛来自你的内心,就像隐在你身体里的一颗种子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又像游走在灵魂深处的的一盏孤灯在你踽踽时闪示给你方向,这是一种只有你自己,才能体会到的感觉,难以言表,我也知道,你们,其实都有。

西方把它叫做上帝,普世你,照耀你,温暖你,你应该崇拜。
而我知道,等你抓住那冥冥中的影子,转过脸与你四目相对时,你会发现,那竟然就是你。
没错,那就是你。
它不是上帝。
我们把它叫做,良知,理想,勇气。

好了,就聊到这里吧。
临到末了,正篇不足,感叹颇多,罢了。
从工艺看时代,从风气看兴衰,此番长篇,就这样结束吧,无法终结的,是这华夏文明的璀璨,在这历史长河中,继续以其独有的魅力,闪耀着,变幻着,如影如梦,如痴如醉,宛如一把钻石,欲捧在手里仔细摩挲一番,却不料抓起的却是一汪清泉,那流光溢彩正从手中无声的滑落,仔细看时,才发现,这璀璨,如水一般,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甚至包括你我同胞,皆已存立于这片流光溢彩之中,奔腾着,向前涌动。




军号 22950
真自由人
来不来。。。
来不来。。。

发帖: 18209
来自: 开封
状态: 离线
精品: 5
于 2018-01-15 06:18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测试够不够骚~~~~~~~~~~~~~~~~~~
真自由人
来不来。。。
来不来。。。

发帖: 18209
来自: 开封
状态: 离线
精品: 5
于 2018-01-15 06:18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测试够不够骚~~~~~~~~~~~~~~~~~~
老兵★传
上网是为广交朋友
上网是为广交朋友

发帖: 63155
来自: 南京/常熟
状态: 离线
精品: 201
于 2018-01-15 06:38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似乎我还算是读者中知一点的


军号:19057
★票圈视频:清世浊流
★新浪博客:清世浊流
凭栏听涛
军号:23368
军号:23368

发帖: 11788
来自: 山东青岛
状态: 离线
精品: 3
于 2018-01-15 07:01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楼猪被射的次数不少。。。


知行止,守本心.
2004年9月黑色风云,已报废200元...托出去虎5*1、虎3*1、捷途*1、虎8*1、凯翼X3*1...
千弓长


发帖: 17768
来自: 十一豪帮
状态: 离线
精品: 41
于 2018-01-15 12:41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古德


文能提笔控萝莉
武能床上定人妻
进可欺身压正太
退能提臀迎众基.
小新心
思想者~~
思想者~~

发帖: 27007
来自: 山东
状态: 离线
精品: 22
于 2018-01-15 13:54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仰视

啸风之龙
遥想小虎当年……
遥想小虎当年……

发帖: 94494
来自: 保和殿正东三里许
状态: 离线
精品: 270
于 2018-01-15 14:15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五彩和斗彩是两种东西,楼主文章里说的是五彩,烧制五彩瓷的时候加一道工艺,用青花钴料沿着五彩图案勾一道边,烧出来的叫“斗彩”。因为不同彩料在窑中发色定型的温度不同,先要把高温釉料上色烧制成形,再上低温釉料烧制成型。和青花釉里红烧制方法类似。制瓷在清代又达到一个高峰,以粉彩瓷和珐琅彩瓷为代表,楼主故意漏说了吧。


啸风之龙者,北地草民也,生于京师南隅,居之长街北垣.幼无异禀,屡为师长所唾;长少余聪,常得椿萱之责.学十年而仕,仕十载而无尺寸之进;读千卷之书,书千文不得片纸之功.学无所用,辜负寒窗几许;用非所学,方知世事如斯.偶得奇军之论坛,方开别样之生机.著诗谈史,有风骨清奇之士;结伴远游,见血性侠肠之友.三载于斯,嗟夫难解之缘;一朝回眸,叹曰何故如斯.字语珠玑,结九州之挚友;尺寸天地,见十方之风月.谈笑之中皆情谊,往来相与非金帛.且问尘俗混沌,何得此间清乐?
---
圣诞老人
悠哉悠哉
悠哉悠哉

发帖: 42104
来自: 福建
状态: 离线
精品: 73
于 2018-01-15 16:46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小肥龙真会聊天


[$#160][$#160]
军号:16867
海鸥


发帖: 9266
来自: 南京
状态: 离线
精品: 128
于 2018-01-15 17:24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谢谢,不过两者工艺流程基本一样的,都是釉上彩都是二次烧制,五彩也有青花,斗彩的那点青花勾勒也算花纹类吧,当然我说的是有些随意了。

是的还有粉彩胭脂水碧玉釉珐琅彩等等,瓷器工艺的递进,不过我懒得说了~




军号 22950
托你的福


发帖: 6480
来自: 河北秦皇岛
状态: 离线
精品: 3
于 2018-01-16 09:07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啸风之龙 wrote:
五彩和斗彩是两种东西,楼主文章里说的是五彩,烧制五彩瓷的时候加一道工艺,用青花钴料沿着五彩图案勾一道边,烧出来的叫“斗彩”。因为不同彩料在窑中发色定型的温度不同,先要把高温釉料上色烧制成形,再上低温釉料烧制成型。和青花釉里红烧制方法类似。制瓷在清代又达到一个高峰,以粉彩瓷和珐琅彩瓷为代表,楼主故意漏说了吧。


非常佩服你们这方面的渊博。


啸风之龙
遥想小虎当年……
遥想小虎当年……

发帖: 94494
来自: 保和殿正东三里许
状态: 离线
精品: 270
于 2018-01-16 09:51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海鸥 wrote:
谢谢,不过两者工艺流程基本一样的,都是釉上彩都是二次烧制,五彩也有青花,斗彩的那点青花勾勒也算花纹类吧,当然我说的是有些随意了。

是的还有粉彩胭脂水碧玉釉珐琅彩等等,瓷器工艺的递进,不过我懒得说了~


五彩是釉上彩,斗彩是半釉上半釉下。

前边说得比较简略,烧斗彩是先按青花烧制成釉下彩部分,就是用钴料勾画的轮廓线,烧好后再用颜料填充,再烧制釉上彩部分。

五彩可以看成三彩的继承,只是胎体从低温的陶变成了高温的瓷,颜色上较三彩时期更为丰富。

但限于原料和工艺,五彩与三彩一样,颜色没有变化,红就是一种红,绿就是一种绿,没有过渡色,图案就显得生硬,所以也叫硬彩。

斗彩的目的就是把不同颜色间生硬的过渡连接处,变成青花色的勾线,在视觉感受上更加协调精致。

彩瓷最终的升级版是粉彩,也称洋彩、软彩。在瓷画上终于实现了过渡色,这样画出的图案可以用颜色来表现虚实浓淡的变化。表面上看这是艺术上的一小步,却是制瓷工艺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发色釉料终于找到了适配的调色剂:玻璃白。通过添加玻璃白,原先的大红色可以成为浅红,粉红,形成图案色彩上的渐变。



啸风之龙者,北地草民也,生于京师南隅,居之长街北垣.幼无异禀,屡为师长所唾;长少余聪,常得椿萱之责.学十年而仕,仕十载而无尺寸之进;读千卷之书,书千文不得片纸之功.学无所用,辜负寒窗几许;用非所学,方知世事如斯.偶得奇军之论坛,方开别样之生机.著诗谈史,有风骨清奇之士;结伴远游,见血性侠肠之友.三载于斯,嗟夫难解之缘;一朝回眸,叹曰何故如斯.字语珠玑,结九州之挚友;尺寸天地,见十方之风月.谈笑之中皆情谊,往来相与非金帛.且问尘俗混沌,何得此间清乐?
---
海鸥


发帖: 9266
来自: 南京
状态: 离线
精品: 128
于 2018-01-16 18:12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唉,我原话说的就是这样啊,“出现了五彩,或者说斗彩”,“不仅有釉下彩,还有釉上彩”,它们最后的所显现的成品,所灵动的精髓,主要就看这些二次烧制的釉上彩,这是它们精妙和吸引人的地方。至于到底是五彩还是斗彩,这是更加细分的事了,也许斗彩更加细化精进一些,但基本流程,你说的和我说的,没啥区别啊,比如五彩所用的青色,也就是青花啊,就是第一次烧制的啊,釉下的啊,所以我后面说所谓斗彩的这点青花勾勒,也可以算做五彩里面的青色底色的一种,我是按花色角度去看的~

是不是我前面说的太模糊了,我可能只用了一个或字,就一笔带过了,其实五彩,或者准确的说青花五彩,基本就是和斗彩一样的。当然我是外行,这么说可能也比较笼统,不过我的原意不是指纯釉上的五色瓷,那我也不会把它放到明代来说的,你可能是误会我了,五色瓷比较符合你说的那样,五彩或严格说斗彩不是的~




军号 22950
孤军奋战


发帖: 1578
来自: 江苏无锡
状态: 离线
精品: 2
于 2018-01-16 20:07  个人信息 发悄悄话 引用回复 编辑本帖 搜索发帖 复制本帖 收藏本帖 投诉该帖
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很好看。


军号:6790
2005年12月2日出厂,12月9日上牌 白色风云
2013年8月18日出厂,9月2日上牌 达喀尔棕CVT致领版艾瑞泽7
苏B **391
前一页  1   2  后一页

  已读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删除的帖子
转到



回复帖子

Powered by UltraThreads ® Version 1.0 Final
Copyright © 2000 - 2002 Kelvin Wu.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奇军是奇瑞车主自发建立的网上社区,包括但不限于奇瑞各种车型
新奇军论坛所登载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新奇军车友会的立场
新奇军论坛由奇瑞汽车提供必要的支持,并非是奇瑞汽车的官方网站


皖ICP备05009427号-14